邓冬梅:农业技术推广就要脚踏实地
编者按:在广东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中有这样一群人,她们是梅农铿锵玫瑰,是业技j9农田里的靓丽风景线;她们也是平凡的女性,有着柔美细腻的术推情怀;她们充分发挥“半边天”作用。她们脚下沾满泥土,广脚心中装满群众,踏实在服务“三农”的邓冬地道路上不断创新,为广东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设贡献巾帼力量。梅农
回顾十四载的业技农技推广生涯,最令邓冬梅难忘的术推事要从一张十年前的合影开始讲起。
那是广脚2014年,邓冬梅在茂名市电白区与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的踏实同框合影,这次会面让她激动至今。邓冬地袁老的梅农“禾下乘凉梦”和“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”让邓冬梅深受鼓舞,“追星成功”的业技她也希望能像袁老一样,一辈子干好一件事。
邓冬梅从企业农残检测员起步,一步一脚印,如今她已蜕变成为一名深耕农业10多载的高级农艺师。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是她的口头禅,为推动农技下乡,j9她不断提升专业能力,主持或参与众多科技项目,推广百余种蔬果新品种,主导建立种植示范基地…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,尽力服务好家乡、服务好农民。
毕业十一年后再次走进课堂,只为给农户带去更前沿的技术。
韶关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邓冬梅(中)服务圣女果产业。
学以致用
农技推广需要动起来
邓冬梅,一位以农为业、以田为家的巾帼轻骑兵,她的职业生涯始于对家庭责任的担当、对国家培养的感恩与对农业事业的挚爱。
在选择大学专业时,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,邓冬梅选择了国家补贴政策下的园艺专业,但同时也开启了她与农业的不解之缘。
大学毕业后,邓冬梅先是在农业公司担任农残检测员,后如愿以偿的考取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单位,顺利进入韶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。
“进了单位以后我才发现,理论和实践是有差距的,在田间解决一个实际需求,学校教的根本不够用。”邓冬梅说。她逐步尝试从理论走向实践,从最初的测土配方、新品种区域试验等基础工作做起,逐步掌握了农业科研与推广的精髓。
2014年,单位经历机构改革,邓冬梅的角色也随之转变,开始专注于园艺作物栽培与设施农业的研究,特别是在蔬菜和特色果树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推广方面。
邓冬梅在始兴县水南村开展冬耕冬种技术培训。
有着14年农业科研生产经验的邓冬梅,是韶关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蔬菜研究室主任、高级农艺师。截至今日,她累计参与十多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,推广蔬菜、果树新品种达百种之多,建立起覆盖三区七县的多个种植示范基地,惠及30多个乡镇,用实实在在的技术成果助力当地农业产业升级。
坚守岗位
深入产区助农抗涝复产
2022年,韶关遭遇罕见洪灾,当地农业遭受严重损失。邓冬梅临危受命,作为市里选派的技术人员,独自驱车前往受灾最严重的翁源县,与省里专家共同开展农业救灾复产工作。她深入灾区一线,为农户送去应急处理措施,指导他们在灾后尽快恢复生产。
“一路看到水稻、蔬菜、花生、还有果树都沉浸在一片汪洋中,心情很沉重,老百姓真的太难了。”谈及此事,邓冬梅开始有些哽咽。
当时翁源县多个果园内到处是满地掉落的三华李,由于持续的强降雨,导致裂果非常严重,全县3万多亩的三华李几乎失收。邓冬梅记得有一位姓毛的种植户,他种了500多亩三华李,届时是他种植的第4年,也是挂果的第1年,前3年基本零收成,每年累积在肥料、农药、人工等方面投入较大,好不容易迎来收成,却因为极端天气来袭,4年颗粒无收。
“毛先生就一直穿着雨衣站在果园里,脸上欲哭无泪的表情我至今印象深刻。”
邓冬梅表示,像毛先生那样损失惨重的种植户还有不少,但极端天气反复、抢救条件十分恶劣,再好的技术也不能帮助农民挽回所有损失,“我们只能告诉他们灾后怎么做,才能够尽量把损失降至最低。三华李的话,待天气稳定之后,就要尽快恢复树势,清沟排涝、喷药防病、看树修剪、必要时改种等。”
接连多日奔赴受灾地区,邓冬梅始终与当地农户抗灾救灾,后来还因劳累过度突发高烧。“我担心因为生病拖慢了团队的工作节奏,连夜去医院打点滴,次日重回工作岗位上,确保救灾指导不间断。”
邓冬梅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巾帼轻骑兵的深刻内涵,经过此次及时、高效的救灾服务后,韶关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受到表彰,也为后续组建粤北农技服务“轻骑兵”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线上答疑线下指导
创新服务推动农技下乡
近两年来,邓冬梅在专业技能提升、项目实施、团队建设与服务成效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。她始终紧跟时代步伐,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新路径。
为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,已经毕业11年的邓冬梅,再次走入课堂,于2019年通过全国公开招考,成功考取华南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的在职研究生,并于去年完成了学业。在与年轻人相处中,她也深刻体会到,传统的推广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需求。
学以致用,邓冬梅通过 “蔬菜栽培专家”“蔬菜安全生产专家在线”及“农技通”等新媒体平台,在线上耐心解答农户的技术难题,为种植提供指引。
2023年来,她主要负责参与试验示范蔬菜新品种40多个,承担和实施了3个科技项目《有机蔬菜标准化种植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》《广东省果菜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项目》《粤北农技服务“轻骑兵”乡村行》项目,新申报了1个省级种业振兴专项《八月瓜与黑老虎种植资源圃建设与管理项目》。
在乐昌黄埔镇指导冬季闲田的深翻越冬。
“选择从事农技推广工作,我感到很踏实和幸福。特别是2022年以来,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农技‘轻骑兵’,让我有更多机会俯身基层,走入农村和农民,了解产业发展的需求,为最大化链接资源和有效解决农技推广‘最后一公里’问题作出贡献。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担当,加入农技‘轻骑兵’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农技推广意义深远,责任重大。”谈到农技“轻骑兵”,邓冬梅的眼里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。
邓冬梅通过一系列的座谈交流和农技推广体系提升培训等,统筹和凝聚了各级农技推广力量,不断壮大农技推广服务队伍,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模式,并创新组建了5支“轻骑兵”队伍,以灵活机动的方式实现农技下乡,常态化开展“轻骑兵”乡村行活动。
这一举措有效对接了12个驻镇帮扶工作队,通过举办12期涵盖花生、冷凉蔬菜、香葱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、无土栽培及冬耕冬种等内容的栽培技术培训班,培训农户超过500人次,切实提升了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工作效率,为广东省“百千万工程”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不平凡的贡献。
邓冬梅常把“做好本职工作”六字挂在嘴边,以“竭诚服务好家乡、服务好农民”作为目标,她期待在国家和全体“三农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,让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,让农民成为令人尊敬的职业,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。
邓冬梅用十四年的辛勤耕耘,推动了农业技术的革新与推广;关键时刻迎难而上,守护了农民的利益与希望;用创新的技术模式与轻骑兵行动,提升了农业科技服务的效能。她的故事,是千千万万扎根基层、服务“三农”的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缩影。未来,邓冬梅将继续驰骋在广袤的田野上,以科技为犁,播撒希望,护航“三农”。
【统筹】徐建华 任亚航
【作者】何雪琪
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
- ·公示中!惠州拟新增5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
- ·打造客都特色文化品牌!市文化广电旅游局“文旅讲坛”今日开讲
- ·积分制管理、星级化考评…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,梅州供电局有好经验、好做法→
- ·嘉城建设集团旗下企业梅州嘉人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揭牌成立
- ·下田机插秧,全省大练兵!3月18日科技味春耕将在清远演出
- ·赞!梅州马拉松获“广东体育产业示范项目”荣誉称号
- ·省红十字会来梅开展“救心行动”筛查:34人获医疗救治和费用减免
- ·梅州市科学技术馆6月1日起试运行,暂只接受团队预约
- ·流溪河2050㎡鱼类“安居房”开工!从化区铺设家养鱼巢呵护生物多样性
- ·梅州4家环保设施单位对外开放!“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”微信小程序可预约
- ·落实编制!@高考生,2022年梅州计划定向培养医学大学生187名
- ·梅州第二届“最美快递员”来啦!为他们点赞~
- ·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:一季度我国经济呈现六方面亮点
- ·全域保障“舌尖上的安全”!梅州扎实推进食品安全“守底线、查隐患、保安全”专项行动
- ·4月水质“梅指数”出炉,断面水质优良率较上月有所下滑
- ·梅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第28人!他用大爱为2岁男孩延续生命
- ·广东“双百行动”村落子财富睁开高校同盟破费帮扶钻研会乐成召开
- ·赶紧报名!第十三届客家山歌幼苗培训班招生啦~
- ·慢慢来,“跑”得快!他,是第六届梅州市“自强不息好少年”赵旋
- ·未成年人频频作案!子不教,孰之过?
- ·罗定:绿肥还田打造稻香循环生态
- ·梅州92号汽油每升上调0.23元!国内成品油第八轮调价来了→
- ·梅州“最冷五月天”!今日,梅城全天温度不到20℃...
- ·喜讯!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荣获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(中职组)烹饪项目竞赛团体一等奖
- ·流溪河2050㎡鱼类“安居房”开工!从化区铺设家养鱼巢呵护生物多样性
- ·“向阳而生,爱心助残”带货直播今晚7:30开启!戳进来,这厢有礼→